心服口不服的成语故事


心服口不服

拼音xīn fú kǒu bù fú

基本解释服:信服。心里信服嘴上却不承认。

出处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43回:“老武听了,还有点心服口不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心服口不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心服口不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白费心机 清·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142回:“我只落得白费心机,徒然失身于人,也不能遂我之愿。”
人面兽心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
鼠凭社贵 南朝 梁 沈约《恩幸传论》:“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藉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。”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 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
结党营私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
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《魏德论》:“武皇之兴也,以道凌残,义气风发。”
算无遗策 《晋书 桓玄传》:“自谓经略指授,算无遗策。”
正身明法 《晋书 元帝纪》:“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,正身明法,抑齐豪强,存恤孤独,隐实户口,劝课农桑。”
年少无知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谓世人年少无知;三折其肱,谓医士老成谙练。”
胆寒发竖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闻者靡不胆寒发竖,永为子孙之戒。”